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精彩活动 >

UC变身重构四业务平台:旗下九游悄然跃升

  1. 添加时间:2018-01-16 04:49
  2. 作者:侠客

俞永福(UC董事长兼CEO)还是决定公布这个消息,以他的个性,这本是一个“闷声发大财”的好机会,他甚至有些担心有可能引发的各种外界质疑。

“九游确实是UC旗下的业务,一直发展不错,我相信手机游戏在移动互联网是个重要的方向。”6月12日,俞永福在微博上做出了回应。前一天,今年3月份公布的网关数据中,九游这家默默无闻的公司已经以12.05%的市场占有率“悄悄地”排在了QQ游戏之后,这引起了业内对这家公司背景的猜测。

实际上,九游在2009年就被UC收购了。“为什么要等到今天才发布呢?正是因为我们看到了游戏已经表现出很大的潜力和爆发的趋势,我们需要鼓励更多的开发商参与,这对于我们整个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6月26日,俞永福正式公布了UC的业务布局,在UC浏览器这一流量入口之上,重新构建了四个业务平台:移动游戏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移动社交平台、应用发行平台。

UC一下子“丰满”起来了。一周之前,它还因为被传“模式单薄”、“经营不善”,而寻求百度的收购。简单地说,它有了平台的样子,它开始思考所拥有的这2亿月活跃用户和1500亿月PV流量的价值所在。当然,这不是一次粗暴的变现,因为在俞永福看来,所有的流量都应该是智能的,这一切都会随着用户需求而流向最有价值的地方。

游戏路径

“其实这个事情已经做了3年多了,只不过是想潜得更久一些,这有利于我们的发展。”2008年,俞永福便在内部开始了一系列关于游戏价值的探讨。但这样的探讨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内部态度一致得惊人,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游戏是手机上的第一座“金矿”。“当时我们主观地认为要把三件事做好:第一是游戏的发行平台,第二是游戏的专业门户,第三就是社交游戏的开发。”俞永福的逻辑并不复杂:UC定位为平台商,所以发行的能力必须过硬;而在流量达到一个级别之后,需求分层的现象就会日益明显,会出现各种形态的游戏和不同程度的玩家,而像九游这样的游戏门户正是为了黏住那些重度玩家,给他们一个交流的平台;当然,社交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社交和游戏的天然适配也使得UC必须抓紧这块市场,UC乐园的搭建也正是基于这一点。

于是,2009年,UC成立游戏频道,提供游戏下载,主要做游戏发行,解决的是用户“玩什么游戏”的问题;2010年收购九游,主要是解决“怎么玩游戏”的问题;而在2010年6月,UC乐园正式上线,俞永福甚至特意找来了前百度电子商务事业部总经理李明远这样的业内“大牛”掌舵。

俞永福(UC董事长兼CEO)还是决定公布这个消息,以他的个性,这本是一个“闷声发大财”的好机会,他甚至有些担心有可能引发的各种外界质疑。

“九游确实是UC旗下的业务,一直发展不错,我相信手机游戏在移动互联网是个重要的方向。”6月12日,俞永福在微博上做出了回应。前一天,今年3月份公布的网关数据中,九游这家默默无闻的公司已经以12.05%的市场占有率“悄悄地”排在了QQ游戏之后,这引起了业内对这家公司背景的猜测。

实际上,九游在2009年就被UC收购了。“为什么要等到今天才发布呢?正是因为我们看到了游戏已经表现出很大的潜力和爆发的趋势,我们需要鼓励更多的开发商参与,这对于我们整个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6月26日,俞永福正式公布了UC的业务布局,在UC浏览器这一流量入口之上,重新构建了四个业务平台:移动游戏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移动社交平台、应用发行平台。

UC一下子“丰满”起来了。一周之前,它还因为被传“模式单薄”、“经营不善”,而寻求百度的收购。简单地说,它有了平台的样子,它开始思考所拥有的这2亿月活跃用户和1500亿月PV流量的价值所在。当然,这不是一次粗暴的变现,因为在俞永福看来,所有的流量都应该是智能的,这一切都会随着用户需求而流向最有价值的地方。

游戏路径

“其实这个事情已经做了3年多了,只不过是想潜得更久一些,这有利于我们的发展。”2008年,俞永福便在内部开始了一系列关于游戏价值的探讨。但这样的探讨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内部态度一致得惊人,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游戏是手机上的第一座“金矿”。“当时我们主观地认为要把三件事做好:第一是游戏的发行平台,第二是游戏的专业门户,第三就是社交游戏的开发。”俞永福的逻辑并不复杂:UC定位为平台商,所以发行的能力必须过硬;而在流量达到一个级别之后,需求分层的现象就会日益明显,会出现各种形态的游戏和不同程度的玩家,而像九游这样的游戏门户正是为了黏住那些重度玩家,给他们一个交流的平台;当然,社交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社交和游戏的天然适配也使得UC必须抓紧这块市场,UC乐园的搭建也正是基于这一点。

于是,2009年,UC成立游戏频道,提供游戏下载,主要做游戏发行,解决的是用户“玩什么游戏”的问题;2010年收购九游,主要是解决“怎么玩游戏”的问题;而在2010年6月,UC乐园正式上线,俞永福甚至特意找来了前百度电子商务事业部总经理李明远这样的业内“大牛”掌舵。

据UCCOO朱顺炎透露,2011年5月,游戏频道和九游开始双线合并运营。由于这两个平台原本定位就有差异,所以在业务上并无冲突,合并之后也起到了互补的作用。“而之后的UC乐园正好承担了维护用户关系的功能。我们认为,一款游戏的成功=(游戏发行+游戏运营)×用户关系,好的用户关系平台能够为一款游戏的成长带来几何级数的增长效应。”

涉足游戏业务之后,UC瞬间增加了近百人。因为这和之前的应用软件发行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游戏在PC端上的发行推广模式已经非常成熟,而这些模式都被搬到了移动互联网上。

UC目前有三种合作方式:第一种就是纯粹的发行,用户只要下载这个游戏就完成任务了;而第二种叫联合运营,双方都需要承担一部分责任;第三种是独家代理,就是把游戏全部交给UC,除了研发之外,大部分的事情都由UC完成。而在这几种模式里面,后两种是最受欢迎的。“我们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只有在联合运营和独家代理的时候才能用得上,如果只让UC发行,那么这个平台的价值是打折扣的。”朱顺炎称。

此言不虚。在UC内部,已经形成了一套机制,就是市场部门要时刻保持与CP(内容提供商)的沟通,UC需要满足合作伙伴的合理诉求。当然,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它有了更多对用户习惯的准确把握之后提出的建议。

例如在市场计划的制定上,有些CP会把游戏的公测时间定在每月的中下旬,甚至月末。这时UC就会建议他们修改公测计划,因为移动互联网有一个“25号效应”,也就是每月底往往是流量包月即将到顶的时候,用户对手机上网会比较谨慎,不会太频繁。

而且有些建议甚至决定了整个游戏平台的走向。2011年上半年,还有很多手机游戏CP基于Java平台和塞班平台研发产品,因为当时这两大平台的用户量仍然是最大的。但UC在当时已经准确地预见到Android平台的爆发,所以强烈建议CP们重视对Android的支持。果不其然,第一批转向Android的《新三国争霸》、《仙侠传说》、《武魂》等都成了各大平台的明星产品。

如今在UC游戏平台上运营的产品超过了200款,月收入超过百万的游戏就有10款以上,一个不是官方披露的数字是每月的营收达到了数千万元。但这显然不是俞永福的目标,“到2014年,手机网游这个行业一定会有过百亿的收入。”而他对UC游戏平台的目标则是在2012年给CP的分成超过1亿元,这意味着按照“五五分账”的分配体系,UC至少要赚到2亿元。

这就需要有更多的CP和产品来到这个平台上。UC“拉”来了Gameloft,在中国大陆地区独家代理其大型3D在线游戏《混沌与秩序Online》,这款被称为“手机上的魔兽世界”的游戏在33个国家和地区的游戏排行榜上稳居第一。

为了树立这个标杆,UC倾斜了很多资源,而Gameloft也表现出了足够的热情。《混沌与秩序》在海外市场一直是采用付费下载的形式。但UC基于多年的游戏运营经验,考虑到中国网游市场的现状,一来“下载免费,道具收费”是主流,二来相对于团队配合,中国玩家更重视个人的快速成长。所以UC建议国内版本采取下载免费,道具收费的策略,而最终也说服了他们。“现在就是两种玩法,对于大家伙,我们就是oneforone,有很多个性化的服务。而对于中小CP,他们更需要流量和用户,你需要做的就是明确规定,简化流程,降低门槛。他们应该自助式的直接接入,而不需要见我。”俞永福称。

轮渡

游戏平台的搭建在UC转型的时间表中至关重要,因为在俞永福看来,互联网用户已经度过了对信息需求的第一阶段,而在第二阶段中,以娱乐为主的服务型需求正在快速地增长,到了第三阶段,生活服务类需求将会井喷。

虽然俞永福并不认为UC正在经历转型,“创业初期我们就没有定位为一个软件,而是一个服务平台,一开始,UC的界面上就不是空白。”但还是有一条清晰的分割线,显示出了UC的变化。

2007年7月,俞永福在公司召开了一次名为“青春期问题”的大会,专门探讨公司该收还是放的问题。当时很多公司员工认为UC已经拥有了移动互联网上最大规模的流量,应该做成一个移动门户,做移动互联网上的,将流量变现。而俞永福对此坚决反对,“绝对不能这么做,后果是我们会破坏整个浏览器的生态系统,你不会做大的。”

俞永福在此时表现出了曾经的职业素养:对一个潜在市场的判断,以及在演进路径上的敏锐。“用户需求的路径已经很明显了,UC需要考虑的是自己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服务平台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他想要颠覆浏览器的商业模式,因为软件时代的浏览器不过是一个过渡站,而浏览器天生就应该是一个服务平台。

这在那时看来,不过是一个妄语,连他自己都没有把握。一个简单的例子,朱顺炎是UC第四位创始人,也是天网的创始人。2007年,正是因为UC收购了天网,朱顺炎加入了UC。俞永福当时很清楚天网在应用发行上的优势会让他的平台计划初步落地,但他对两家公司的整合完全没有底。事后他曾多次提到这个时期,“UC以前强的是产品,而在商务推广上几乎没有积累,说实话,很有压力。”

但这也正是在天网上的赌赢,让俞永福对自己的判断更加坚定,他开始有更多的想法。2008年,俞永福提出了“内核—HTML5—WebApp”三个关键词。“我们那时下了一招险棋,这可能是个成功的起点,也可能是个危险的起点。”UC另一个创始人何小鹏说。

UC开始研究浏览器的内核,而当时同样做这件事的只有Google、苹果、微软这样的巨头以及早就涉猎的Oper-a。俞永福看到了Android平台上的机遇,而只有在内核技术强大的基础上,UC才能通过HTML5完成多种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这才是构成一个服务平台的关键。以此延伸出去,WebApp这种商业模式才有其合理性。但这对于一家创业公司来说,很容易造成厚此薄彼的局面,在内核上的投入势必会削弱其它方面的竞争力。

幸运的是,俞永福又一次“脱险”。这时,他已经有了足够的资本,UC的用户数已经过亿,导航和天网的发行业务已经让UC有了持续的现金流,他甚至不再接受除战略性投资之外的一切融资。2009年6月,接受阿里巴巴的投资应该是为了布局未来的电子商务业务,而2010年4月接受诺基亚成长伙伴基金的投资目的更明确,那时UC已经在塞班平台上遥遥领先。

俞永福开始有意识地去整合产业链,从支付宝、中国银联,到微博、网易邮箱,以及近期的Evernote。如今看来,这一脉络清晰无比,从入口到平台,UC把支付、安全、分享、存储和文件处理等“基础设施”全部搭建好了。下一步,他可以嫁接任何合理的商业模式。

这几年,他不断地去美国“取经”,不是去“偷窃”最新的商业模式,因为在移动互联领域,中国甚至走在美国前面。他是去观察整个产业链的变化,毕竟作为一个平台,UC需要适应生态系统的变化。

2010年9月的那次,让他有些丧气。《连线》刚刚刊发了一篇名为《web已死》的文章,再加上苹果的强势,使得APP被更多的人认为是未来趋势。而在2011年的10月和今年的上半年再次来到美国,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大家的声音开始清晰,我感觉到几个大的变化,第一是HTML5展现出来的用户体验的改善,让很多人开始乐观。第二就是产业链的推动,尤其以Google、Facebook、微软这样的巨头,给大家指明了方向。”

“Web能保持整个产业链的开放性,这是APP做不到的,这会是一个健康的生态链。UC对于很多应用来说,是平台,而我们在Android上,只是一个APP,大家都能从产业链中汲取养分。”俞永福称。

“浏览器应该更像是一个舵盘,他天生就是一个‘轮渡’,不管是应用发行,还是游戏发行,都是它所擅长的,它绝不应该是一个软件。”已经不存在的网景的标志就是一个舵盘,这让俞永福感触颇深,当然,网景做不到的,他希望自己能够做到。

来源:经济观察报

【来源:】